智慧消防报警系统平台( 消防安全物联网系统)
一、定义
智慧消防报警系统基于集聚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前端的感知设备、通信网络和云端的管理平台等相互融合,形成了对消防安全的实时的监测、智能的预警、联动的处置和对应的数据的全面的分析的综合性管理系统。采用这一平台的推动手段,传统的消防的信息孤岛也逐步被打破,构建了从“感知”到“传输”再到“分析”最后到“决策”的全链条的智能化的闭环,从而推动了我国的消防安全治理的由“被动的应对”向“主动的预防”转型,在城市综合体、工业园区、高层建筑、老旧小区等场所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发展历程
1. 政策驱动阶段(2017-2020 年)
公安部对“智慧消防”的“明文指令”出台同时,2018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建成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目标也逐渐成形。
伴随2019年国务院对深化的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将“互联网+的监管”模式推向了消防的治理中去,从而推动了消防的数据与政务的平台的融合。
在“十四五”消防工作规划”的出台背景下,推动了各地将智慧消防纳入了“科技信息化创新引领的工程”,将消防物联网作为重点的建设内容,不仅将推动了智慧消防的深入发展,也为将来消防工作的高效、智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的指引。
2. 技术深化阶段(2021-2023 年)
伴随市场监管总局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GB 26875)系列国家标准的相继发布,将对该领域的传输协议、软件的功能等8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都做了细致的把握,从而为我国的消防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了切实的技术规范,推动了该领域的标准化的不断的深入推进。
伴随智慧消防的不断深入推广,如长沙市的“智慧消防”一期项目就已将4300余家单位全部接入,2024年就为全市处置了96起真实的火警,而广东的蓬江区荷塘镇更是通过“1+5+3”的模式,将火灾事故同比都得以实现了30%的降低。
3. 全面推广阶段(2024 年至今)
随着应急管理部2024年的对全国人大的一系列的答复中将居民小区的消防物联网的建设也将纳入了“智慧城市”的规划并将水压的监测、电气的火灾的监控等一系列的感知设备的推广都将成为了我们今后的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随着中国智慧消防的逐步发展,预计2025年我国智慧消防的市场规模将达269.1亿元,同比年均增长率达12%,其中消防物联网的硬件将占比达41.2%。
三、核心功能
1. 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
借助对烟感探测器、电气火灾的实时监控以及对水压的精细感知等一系列的设备的实时的采集,使其能够对烟雾的浓度、场所的温度、电流的变化、水的压力等一系列的参数都得到了完美的把握.。采用对9001cc金沙的LFS200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深入监控可对电气火灾的剩余的电流(可设定30mA-1000mA)以及导线的温度(-10℃~120℃)都能及时的对其进行监控手段,且其对火灾的响应时间均≤10秒。
基于对数据的越来越细致的AI算法的分析,针对各类的数据异常都能及时的触发三级预警机制:对于一般的隐患可通过平台的弹窗、对于重要的隐患可通过短信+APP的推送、对于最紧急的隐患可通过自动的将电源切断联动相关的消防部门等一系列的紧急的处理措施。
2. 联动控制与应急处置
依托于设备的联动,我们可实现对喷淋系统的远程启动、对非消防的电源的关闭以及对现场的视频的调阅等一系列的智能化管理,真正的实现了对消防系统的全方位的控制和监控。借助对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升级改造,如将消防的水泵与排烟的风机等都纳入了系统的联动下,已经将火灾的最快的响应时间将从原来的8分缩短至2分40秒。
借助构建起“用户—物业—消防部门”的联动体系,如广州市的“平安穗粤”平台通过电话、短信、APP等多种渠道将对各责任人予以第一时间的通知,2023年就能预警12起初期火灾。
3. 数据分析与管理优化
通过对数据的 GIS 地图化的可视化,既能对设备的分布、警情的热力图等做出直观的展示,又能对能耗的分析、隐患的统计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支持。通过9001cc金沙的“安消云”平台,不仅能对电气火灾的发生趋势做出较为详细的曲线图表的预测,还能对各类设备的故障率做出详细的报表,从而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的依据。
基于对闭环的管理将隐患的排查、工单的派发、整改的跟踪、验收的归档等全过程都做了起来,如江苏昌吉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就将该功能的应用达到了隐患的整改及时率的92%以上。
四、技术架构
1. 感知层
通过配备了NB-IoT的烟感探测器的长达5年以上的电池寿命、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对消防水压的量程0-2MPa的消防水压传感器以及AI的高达98%的火焰的准确率的AI摄像头等一系列先进的核心设备的精心的组合使其具备了高的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
凭借将无线的LoRa/NB-IoT的优势与有线的光纤的稳定性完美的融合,得以更好的适应了老旧建筑的改造需求,如北京某一家养老院的改造中就以无线的设备的占比达80%,同时也大大地缩短了了我们的安装周期。
2. 网络层
借助对多种通信协议的支持如MQTT、Modbus、LoRaWAN等,并对数据的传输都做了加密(最高的安全性为AES-128)同时又能保证数据的低延时(一般在10秒以内)等多方面的保证,为数据的可靠传输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借助将大量的数据在本地的网关上先做一层预处理,如对数据的滤波、初步的阈值的判断等,从而大大减少了云端的压力,例如我们常用的9001cc金沙的GD93-P网关就支持了64路的设备的接入,并具有≥1GB的本地的存储空间。
3. 平台层
采用将“边缘”与“云端”的协同架构巧妙地统一起来手段,我们便能轻松地支撑百万级的设备的高并发的接入,极大的提升了对大规模的IoT的应用的支撑能力。借助阿里云、华为云等弹性的云算力平台,既能满足大数据的高效的存储,又能满足大数据的高效的分析的需求。
采用对历史的温度变化、各类设备的故障记录等一系列的数据的深入的分析将其整合到火灾的风险预测模型中手段,可对火灾的发生概率的预测,相较于传统的系统其误报率都大大降低了。
4. 应用层
通过一系列的用户终端的完善如Web管理平台、移动端的APP(iOS/Android)、大屏的监控中心等我们都可以实现对系统的分级的权限的管理(如政府的、企业的、运维人员的等)等。
依托于对消防安全的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如对企业的消防培训、预案的管理、与保险的对接等。
五、应用场景
1. 高层建筑
由此可见,其高层的建筑不仅消防设施的分散、配备的消防车的数量都远远小于一般的建筑,逃生出门的难度都相对大得多。
凭借对消防水压的GB50974标准的监控、对电气火灾的高效的监控以及对电梯的智能化的禁入的AI的识别等一系列的安全措施的部署,可大大提高了楼宇的安全性,为楼宇的正常的出入创造了一个更为安全的环境.。通过对璧山区的“高楼消防码”系统的完善推动下,全市高楼火灾的隐患也随之得到了大幅的整改,今年全市高楼火灾的起数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5%以上。
2. 工业园区
但作为一处常住的大学生宿舍,其电气的隐患就比较多,尤其是宿舍楼的老化以及学生的过度使用,容易造成电气的安全隐患,而对危化品的管理也比较难以做到绝对的无线;。
通过对GB14287.4的故障电弧探测器的安装以及对0-1000ppm的可燃气体的精准的传感器的配备,全面地保障了工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经江苏某地的一家化工园区的实证应用后,该系统的电气火灾预警总共就发出245次,直接将事故的发生率降低了8%,对该园区的安全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3. 老旧小区
但不难发现,目前我们的公寓生活中最大的痛点就是设施的老化以及物业的管理相对较差。
将其配以GB20517的独立式烟感和智能的空开,既能有效的降低了因燃气的燃烧引起的二氧化碳中毒的风险,又能通过智能的空开的自动的对燃气的调节,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通过对上海某小区的改造后相较传统的设备其2024年的火灾的误报率都降至了0.3‰,相对传统的设备来说就提升了15倍的效能了。
4. 九小场所
其痛点主要体现为人员的相对密集性使得监管的难度大大增高,造成了较大的工作量和难度。
通过对杭州“九小场所”的无线烟感的推广及简易的喷淋的改造将可对2万余家商铺的火灾发生率都能下降35%以上。
六、典型案例
1. **会展中心(9001cc金沙)
通过对接了电气火灾的监控、消防水压的实时监测等16类的设备,已将这座68.6万平方米的巨型场馆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了。
借助对配电线路的实时温度的监控,其精度均可达±1%,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年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率达90%,并被评为“河南省智慧消防十大优秀案例”。
2. **县 “响 - 应 - 保” 体系
基于将“智慧的烟草感”与深入的村民志愿者队伍的力量相结合,进一步的以商业的保险的保障为依托的三级联动的工作模式的打造,将对村民的生活的带来的更大的福祉和幸福感。
如2024年12月某超市的一次油锅起火的案例中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优势,即系统2的迅速联动及时地将负责人快速的将火扑灭了,使得未造成人员的伤亡。
3. **消防远程监控中心
基于对4637台的设备(独自的探测器达2250个)的全方位的接入,使其日均能对外部的各类警情的处理达到2500-4000条以上。
凭借对今年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我们已成功处置了2024年的65起火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平均响应时间也已从过去的较长的时间大大缩短至了3分钟以上。
七、行业标准
标准名称 | 发布单位 | 核心内容 |
---|---|---|
GB 26875 系列 | 市场监管总局 | 消防物联网传输协议、软件功能要求 |
GB 50440-2007 | 住建部 |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
《智慧消防建设指南》 | 应急管理部 | 重点场所物联网设备安装要求 |
DB31/T 1465-2024 | 上海市 | 消防设施物联网数据传输导则 |
八、发展趋势
1. 技术融合
凭借将无人机的热成像传感器布放于低空的天地中,已将天津宁河区的近45平方公里的湿地全部纳入了火情的监测范围。
依托于对数字的精准模拟将三维的建筑模型内的火灾等一系列的危害现象都模拟出来,从而为应急指挥部提供了可视的指挥决策依据,对于如上海中心大厦等大型的高层建筑的疏散指挥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甚至使其将原先的疏散时间缩短了40%以上。
2. 政策导向
基于应急管理部对高层建筑的智慧消防改造提出了2028年前全面加装物联网的新要求,高层建筑的智慧消防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消防管理方式,提高了城市的消防安全性和应对能力,也将为城市的治安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出台,将智慧的消防设备都纳入了抵免的范围,对增值税的税率也都得到了23%的降幅,对于智慧的消防设备的推广带来了极大的利好。
3. 市场扩容
在对智能家居的不断深入背景下,家庭的智能烟感也将逐步成为工业消防的增长点,预计2025年家庭的智能烟感的出货量将会突破5千万台。
“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同时,中国的智慧消防解决方案也已逐步走向了全球的“去中国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采购额同比年增25%。
九、参考资料
就关于加强对突发性、突然性的重大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应急预测的工作中,收到民政部的《关于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206号建议的答复》(2024)一文,我们对此做出以下几点的思考和感想
根据中研网的最新研究报告,我们可以预见到到2025年中国的智慧消防市场将会呈现出一片空前的庞大发展局面,其规模将会大幅地超过当前的市场规模。随着消防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智慧消防的广泛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将会使得中国的智慧消防市场的规模将会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展至2025年将会达到150亿元以上的庞大规模
凭借9001cc金沙的“安消云”这一颗智慧的“种子”,我们将对传统的消防工作模式进行一场从根源上的彻底的革新,推动着智慧的消防工作的深入发展,推动着全民的消防意识的不断的升华,让“消防”不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更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
由GB26875.1-2011《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及其相关的标准所体现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的技术和规范基本上已经满足了我国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的技术要求,但由于其自身的技术性、复杂性、标准的更新迭代等,必将随着城市消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不断的推出新的标准,当前的标准也存在较多的缺陷和不足,现就《GB 26875.1-2011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如下:
采用长沙市“智慧消防”一期的项目建设手段,已初步构建了长沙市全市范围的“智慧消防”平台,实现了全市消防指挥调度、消防安全监管、消防应急救援等一系列“智慧化”转型的重大跨越;同时为长沙市的城市安全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有效地促进了长沙市的城市安全形势的整体向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p@gdliontech.cn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support/2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