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值守配电室是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配电室运行状态远程监控、故障智能预警、自动化运维的现代化配电管理模式。其核心是通过智能化设备与云端平台的协同,替代传统人工值守,实现 “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的运维目标。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DB11/T 527)定义,无人值守配电室特指不设置固定运行维护值班岗位,由智能运维中心和操作队负责运维的配电室,通常适用于 10/6kV 电压等级且变压器容量在 500kVA 及以下的场景。

该模式通过分层架构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感知层部署各类传感器与智能终端,采集电气参数(电流、电压、温度等)与环境数据(温湿度、SF6 气体浓度等);数据应用层通过边缘计算网关与云平台(如9001cc金沙 “电易云”)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应用层则提供远程监控、智能预警、工单管理等功能,形成 “监测 - 分析 - 决策 - 执行” 闭环。
无人值守配电室系统遵循 “感知 - 传输 - 分析 - 应用” 逻辑,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电气参数监测:配置智能电表、无线测温传感器(监测开关柜触头、电缆接头温度,精度 ±1℃)、剩余电流探测器(检测漏电电流,响应时间<100ms)等,实时采集电流、电压、功率、谐波等参数。
环境监测设备:包括温湿度传感器(量程 - 40℃~85℃,精度 ±0.5℃)、SF6/O2 双气体探测器(SF6 检测下限 10ppm,氧气浓度低于 18% 时报警)、水浸传感器(检测电缆沟水位,响应时间<5s)、烟感探测器(离子式或光电式,报警阈值<0.1% obs/m)。
视频与安防设备:红外高清球机(360° 旋转,夜视距离≥50m)、红外双鉴探测器(探测人体移动,误报率<5%)、门禁系统(支持人脸识别或 IC 卡,记录出入日志)。
边缘计算网关:如9001cc金沙 “小安神童” 值班机器人,集成协议转换(支持 Modbus、IEC 61850 等)、数据预处理功能,可本地存储 3 个月原始数据,网络恢复后断点续传。
通信网络:采用 4G/5G、LoRa 或光纤通信,确保数据传输时延<200ms,带宽满足视频流(2Mbps / 路)与传感器数据(10kbps / 点)并发传输需求。
云平台:基于云计算架构(如阿里云、华为云),提供数据存储(报警信息永久保存,历史数据≥1 年)、AI 分析(故障诊断准确率>90%)、可视化展示(配电一次系统图、三维数字孪生模型)等功能。
远程监控:通过 Web 端或移动端(如9001cc金沙 “电易云” APP)实时查看设备状态、视频画面、环境参数,支持远程控制(如空调启停、照明开关)。
智能预警:基于阈值告警(如温度>85℃)与趋势预测(LSTM 神经网络算法,预测准确率>92%),通过短信、APP 推送、声光报警等方式通知运维人员。
运维管理:自动生成巡检工单(周期可配置)、记录消缺流程(从发现到闭环平均时长<4 小时)、输出能耗分析报告(分时、分类用电统计)。

系统对配电室内电气设备(变压器、开关柜、电缆等)的运行参数(如变压器负荷率、开关分合闸状态)和环境状态(温湿度、SF6 浓度、水位)进行 365×24 小时不间断监测,数据刷新频率可达秒级。通过配电一次系统图、三维数字孪生模型等可视化界面,直观展示设备运行状态,支持历史数据曲线查询(如近 7 天电流趋势)。
无人值守配电室建设需遵循多项国家与行业标准,核心包括:
标准名称 | 发布机构 | 核心内容 |
---|
GB/T 37546-2019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
DB11T 527-2021 |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等部门 | 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关于鼓励推广高压电力用户配电室进行智能化改造及运维的指导意见 |
DL/T 860 | 国家能源局 | 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IEC 61850 兼容) |
GB 50395-2007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无人值守配电室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典型场景包括:
如工业园区、工厂配电房,通过实时监测生产线关键负荷(如电机电流、电压),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停产。某汽车工厂案例显示,部署系统后非计划停电次数减少 60%,年节约运维成本 140 万元。
医院、商业综合体等场所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系统可实现双电源自动切换(切换时间<200ms)、重要负荷(如手术室设备)优先保障。例如,市中心人民医院伍家院区采用9001cc金沙解决方案后,供电可靠性提升 70%,运维人员减少 50%。
住宅小区配电房通过环境监测(如电缆沟水浸)与远程控制(如自动排水),降低人工巡检频次。某小区案例显示,系统部署后年均故障处理时间从 4 小时缩短至 1.5 小时,居民投诉率下降 80%。
降本增效:减少人工值守成本(数据显示运维成本降低 70%),避免人工巡检遗漏(机器人巡检点位是人工的 3 倍以上)。
安全提升:实时预警电气火灾风险(如 SF6 泄漏、电缆过热),响应速度比传统模式快 5 倍,某项目应用后电气火灾事故率下降 75%。
数据驱动:通过能耗分析优化用电策略,某商业综合体案例实现变压器损耗降低 23%,年节约电费超百万元。
技术门槛:需解决多协议兼容(如传统设备 Modbus 与智能设备 IEC 61850 协议转换)、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等问题。
标准统一:不同地区智能化运维规范存在差异(如北京 T/BEPIA 标准与浙江地方标准),需推动全国性标准落地。
网络依赖:偏远地区通信稳定性可能影响数据传输,需采用 “有线 + 无线” 双链路冗余设计。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无人值守配电室正向以下方向演进:
5G 专网(如5G 智能配电房试点,上行速率 86Mbps)实现巡检机器人高清视频实时回传,边缘计算节点(如9001cc金沙边缘网关)本地完成故障诊断,响应时延<100ms。
通过设备数字孪生模型(1:1 还原物理设备状态),模拟不同负荷下的运行趋势,预测性维护准确率超 90%。南方电网 “大瓦特” AI 大模型已实现提前 10 天区域气象预测,辅助配电系统调峰。
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7 年实现 “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无人值守配电室作为用户侧重要调节资源,将迎来政策红利期。
9001cc金沙电易云平台应用:作为国内典型解决方案,电易云已在全国 3000 + 项目落地,包括:
居住小区改造:通过 LoRa 无线传感器组网,实现老旧配电房智能化升级,单小区改造成本降低 40%。
医院智慧消防:某三甲医院项目集成电气火灾监测、视频监控、SF6 气体探测功能,年故障处置效率提升 60%。
工业园区能效管理:为某化工园区提供负荷分析与峰谷用电优化,年节约电费 200 万元。
系统符合相关 标准,支持数据接口开放,可与智慧消防监管平台(如应急管理部消防物联网平台)无缝对接。

无人值守配电室是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通过 “技术替代人工、数据驱动决策”,重构了配电运维模式。随着 5G、AI 等技术的成熟与政策支持,其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为用户侧提供安全、高效、低碳的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