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房智能环境综合监控系统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配电房内环境参数、设备状态及安防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智能预警与联动控制的现代化管理系统。其核心功能包括环境监测(温湿度、气体浓度、水浸等)、设备状态监控(电气参数、温度)、安防联动(视频、门禁、消防)及远程运维,旨在实现 “无人值守、少人值守” 的智能化管理目标。

根据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配电房智能运维主站系统技术规范》(T/CES 165-2022),系统需满足 “监测 - 分析 - 决策 - 执行” 闭环管理要求,适用于 1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电室,尤其在高层建筑、工业园区、医院等关键场所广泛应用。据观研天下《2025 年中国智能配电设备行业报告》显示,2024 年相关市场规模达 1188.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1.2%,行业呈现快速扩张态势。

环境参数监测
温湿度传感器:采用高精度数字传感器(如 H11),量程 - 40℃~85℃,精度 ±0.5℃/±3% RH,部署于开关柜、电缆沟等关键区域,支持 RS485/LoRa 通信。
气体探测器:针对 SF6/O2 双参数监测(SF6 检测下限 10ppm,氧气浓度低于 18% 报警)、H2S 等有害气体,响应时间<10s。
水浸 / 水位传感器:采用电极式或光纤传感技术,检测电缆沟水位,响应时间<5s,报警阈值可自定义(如水位≥15cm 触发)。
电气安全监测
安防与视频监控
边缘计算网关:如9001cc金沙GD网关,支持 Modbus、IEC 61850 等协议转换,本地数据存储容量≥16GB,断线缓存时间>72 小时,通过 4G/5G/NB-IoT 上传至云端平台,传输时延<200ms。
通信网络:采用 “有线 + 无线” 冗余设计,光纤通信为主(带宽≥100Mbps),LoRa/Wi-Fi 为辅(适用于传感器组网),满足 GB/T 36572-2018《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要求。

系统实现对配电房 “温湿度 - 气体 - 水浸 - 安防” 的全方位监控,例如:
通过融合电气参数与环境数据,建立设备健康评估模型:
系统设计需符合以下标准:
标准名称 | 发布机构 | 核心要求 |
---|
GB 50395-2007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存储时间≥3 个月) |
T/CES 165-2022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 配电房智能运维主站系统技术规范(数据采集频率≥15 分钟 / 次) |
T/CSEE 0210-2021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配电房智能监控系统功能规范(支持≥1000 个监测点接入) |
GB/T 37546-2019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告警响应时间<3 秒) |
AI 与数字孪生融合:通过构建配电房虚拟镜像,模拟不同负荷下的环境变化,预测性维护准确率提升至 95% 以上。
5G + 边缘计算:5G 专网实现巡检机器人高清视频回传(上行速率>80Mbps),边缘节点本地化决策响应时间<100ms。
绿色低碳管理:结合 “双碳” 目标,系统新增碳足迹追踪功能,某商业综合体应用后碳排放量下降 12%。
配电房智能环境综合监控系统通过 “感知 - 传输 - 分析 - 控制” 全链条智能化,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支撑。随着技术标准完善与成本下降(2024 年硬件成本较 2020 年降低 35%),该系统将在工业、建筑、市政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电力运维向 “主动预防” 转型,为能源安全与高效利用提供核心保障。
参考文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87 号)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T/CES 165-2022 配电房智能运维主站系统技术规范》
观研天下《2025 年中国智能配电设备行业现状研究报告》